1
一、俄羅斯的教訓
2022年12月,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在接受德國《時代周報》采訪時稱,簽署《明斯克協議》,是給烏克蘭為與俄羅斯進行軍事對峙做準備,這為烏克蘭贏得了時間。
普京聽完以后,極度震驚,俄羅斯感覺自己被騙了。因為普京之前一直認為,德法這些歐陸國家,是希望擺脫美國,與俄羅斯完成歐洲和解的,沒想到現在默克爾居然也會這么說,這相當于聲明,歐盟終究還是美國的歐盟。
事情來龍去脈是這樣的:
2014年,烏克蘭發生顏色革命,親俄的合法政府被美國顏色革命推翻了。然后烏克蘭東部親俄的,看見親西方的烏克蘭人耍賴,就不想和烏克蘭過了,希望回到俄羅斯去,所以之后就發生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公投入俄。
其實當時普京就可以拿下烏克蘭東部的,不過當年俄羅斯和西方總體來說還在蜜月期內,為了減少分歧,方便俄羅斯繼續融入歐洲,普京選擇了退一步。
最后普京默認了西方顏色革命烏克蘭。自己只是順手拿下了希望回歸俄羅斯的克里米亞,并沒有碰烏東,當時其實烏東也想回去的。
2014年烏克蘭顏色革命以后,俄羅斯并未做出巨大反應,而是和歐盟搞了個明斯克協議。普京覺得這是自己和歐盟妥善處理了分歧,他想這算是各退一步吧!于是當年就這樣,把烏克蘭這個事,給穩下來了。
至少在普京內心里面覺得,這算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了。
當然后面烏克蘭說要加入北約,俄烏沖突開始證明了,面對西方,退一步并不會海闊天空,而是進入更深的被動。如果當年普京力保了烏克蘭合法當選的親俄總統,那也許后來就不存在烏克蘭說要加入北約,還有俄烏開戰了。
一步不慎,步步艱難。
現在默克爾說的這些話,她說自己是騙普京的,搞明斯克協議只是暫時的戰略忽悠俄羅斯。西方暫時的?;?,不過是為了下一次進攻繼續力量而已。
雖然默克爾說這個話,可能是出于自保,因為現在歐盟內部在猛烈抨擊默克爾曾經過于親俄(與俄羅斯合作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)。但默克爾說這個話,還是非常傷人的,算是徹底和俄羅斯劃清界限了。
任何歷史事件,都是需要最終定性的,也就是蓋棺定論。無論初衷是什么,最終評價一個歷史事件,是要看蓋棺定論的。
可能當初默克爾確實是準備歐洲和俄羅斯和解的,畢竟歐洲工業第一的德國,確實需要俄羅斯廉價的能源。但現在默克爾這樣說了以后,這個事的性質最終在蓋棺定論層面,就徹底改變了。
事情性質就變成了:俄羅斯2014年退了一步,俄羅斯準備繼續融入西方所謂的文明社會,但西方耍了俄羅斯!然后展開了新一輪進攻。
俄羅斯還是蘇聯的時候,西方說俄羅斯社會制度不行,俄羅斯改了。
俄羅斯影響力還能到達烏克蘭的時候,西方顏色革命烏克蘭,繼續拓展西方勢力,說你俄羅斯要忍讓,相當于這是我西方在考驗你俄羅斯,俄羅斯忍了。
但今天現實情況,俄羅斯和西方是什么關系?西方容得下俄羅斯嗎?
2
二、變與不變
那這和我們有什么關系?
之前防疫的時候,西方媒體和國內公知一直宣傳說,就是因為我們防疫,所以我們被全世界孤立,因為我們防疫,所以西方國家才針對我們的。
美國彭博社就曾經發文說,如果我們繼續防疫,就會被全世界孤立。
彭博社報道截圖
其實彭博社說的所謂全世界,就是西方國家罷了。那么現在我國開放了,按理說西方國家應該支持我國對吧?畢竟他們之前一直在批判我們不開放。
結果現在是什么情況?看看下面這些新聞報道:
2022年12月24日起,意大利米蘭Malpensa機場將對所有來自中國的旅客進行入境核酸檢測(不分國籍)。
2022年12月27日,據日本共同社消息,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從12月30日起,對于從中國赴日以及7天內去過中國的所有人員,實施入境時檢測核酸,陽性隔離7天。
2022年12月28日,美國衛生官員宣布,從2023年1月5日開始,所有來自中國(包括香港、澳門地區)的2歲或以上旅客,乘坐飛機到美國前,需要提交出發前48小時內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。
2022年12月30日,韓聯社報道:韓國將要求自中國入境旅客入境前后都接受核酸檢測。
2022年12月30日,法國政府周五晚間宣布,從中國前往法國的旅客在出發前必須提交新冠病毒核酸陰性證明,落地實施隨機篩檢,并要求航班內的所有旅客都必須戴口罩。
2022年12月30日,英國衛生和社會保障部表示,從1月5日開始,中國旅客需要出示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,方可登機。
2022年12月31日,加拿大政府宣布來自中國的旅客需持有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才可登機飛往加拿大。
2023年1月1日,澳大利亞衛生部發表聲明稱,自1月5日起,所有來自中國內地、香港及澳門的入境旅客須提供登機前48小時內的核酸陰性證明。
甚至連“感染大國”印度,都在要求強制隔離我們。
現在我們開放了,結果西方為主的國家,居然馬上就開始說要查我們的核酸了、要隔離我們了?什么情況?
等等,西方媒體和國內公知不是一直鼓吹,新冠就是一個小感冒嗎?不是說西方有巨大的躺平優勢嗎?那既然西方都躺平了,為什么還要查我們的核酸?還要隔離呢?!如果真是一個小感冒而已,那何必查核酸、甚至隔離中國旅客?
難不成是因為我們還沒有開放,所以給西方國家針對了?是不是我們要繼續反思?!
這就是殘酷的真相,其實西方根本不在乎我們有沒有開放!他們根本不在意六子吃了幾碗粉,他們只是單純的針對中國崛起這個事而已。
也是關鍵時刻,才能看出誰才是真朋友。
就在現在西方惡心我們的時候,伊朗這樣的發展中國家,反而對我們真正開放了。
這方面,我們國內有些幼稚的輿論,需要看見俄羅斯的悲劇。無論俄羅斯怎么改,西方都要針對俄羅斯。這方面西方對我國也是一樣的,無論我們怎么改,他們也都會針對我國的。
可能有人會說,西方為何這樣“順滑”的不講道理?難道他們就沒有心理負擔嗎?
參考下面西方媒體的態度:
我們防疫的時候,他們罵我們防疫有錯。我們開放以后,這些西方媒體又態度180度逆轉,開始罵我們開放錯了。
3
三、強大比反思重要
看人要看過去,看國家們要看歷史。
國內很多公知就是很容易忘記,這些西方國家是怎么發展起來的,人家一開始就是做強盜發展起來的。來騙,來偷襲,是西方強盜習慣的作風??赡芪覀冇X得這是無恥,怎么完全不講“武德”、“反復無常”?
——但是人家早就習以為常了。
當年的普京,確實是想簡單了。天真的以為自己在烏克蘭問題上退一步,就海闊天空了、問題就解決了。結果之后西方并沒有也退一步海闊天空,而是繼續北約東擴。
這個問題的啟發,對我國也是一樣的。
我國和西方霸權的矛盾,不是說我們自己怎么改變,西方就會放棄針對我們的。無論我們怎么改變,西方就是想圍剿我們。
對這種事,我們需要的不是反思,需要的是對等回應。這也就是我國外交部1月3日的態度,將本著對等原則采取相應措施。
意思就是:行!你怎么對我,那我就怎么對你!
記住下面這些話:
當狼要吃羊的時候,狼可以挑出羊有無數個毛病,然后論證自己要吃羊是多么合理的!實際上無論合理不合理,對方只是想吃了你。
面對大灰狼,別反思,這時候就應該把獵槍填裝好,然后一槍秒了大灰狼,就什么問題都解決了。面對搞PUA的人,我們的是需要反擊,讓對方清醒一下,而不是找自己有什么錯。而反擊威懾力度的核心,就是國家實力!
別管西方說什么,埋頭猛烈發展國力吧!因為無論我們怎樣改變,西方都會惡心我們的。
其實話也說回來,一個強大的國家,是注定要遭遇很多非議的。就說曾經的蘇聯,他強大的時候,我國也沒多開心,畢竟蘇聯給我們邊境造成的壓力太大了。美國也一樣,全世界每天都有一堆國家批判美國。
雖然我國不是蘇修和美帝。但可能有些遭遇會類似的,那就是強大本身,就會被很多人指指點點,哪怕我國并沒有做什么錯事。
原來有這樣一個法國笑話,可以形容這種情況:
新聞一:“來自科西嘉的怪物在儒安港登陸。”
新聞二:“不可明說的吃人魔王向格臘斯逼近。”
新聞三:“卑鄙無恥的竊國大盜進入格爾勒諾布爾。”
新聞四:“拿破侖·波拿巴占領里昂。”
新聞五:“拿破侖將軍接近楓丹白露。”
新聞六:“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,于今日抵達自己忠實的巴黎。”
這種事不僅僅發生在歷史上的法國,也發生在現代新加坡新聞上。
2013年,新加坡的李顯龍說:中國可能在釣魚島或是南海得到什么,但是會輸掉名譽和地位。
2016年,新加坡的李顯龍說:所有東盟國家熱烈歡迎美國向亞太再平衡。
2019年,新加坡的李顯龍說:中國崛起不可阻擋,美國必須接受。
2020年,新加坡的李顯龍說:沒有多少國家愿意加入一個沒有中國的聯盟。
如果繼續變化,李顯龍可能就會說:“至高無上的中國,于今日抵達自己忠實的新加坡。”當然,這是我開個玩笑。
不過以上這些新加坡態度的變化是真實的。新聞都還在,真不是段子,只能說國際政治就是這樣現實。我國還不夠強的時候,哪怕就是維護自己正常主權,都會被新加坡批判一番。當隨著我國航母不停的下水以后,新加坡就變的越來越對華友好了,轉變非常的絲滑。
所以在這里,我們就可以總結出一個科學原理:
“我國航母數量,是維持與周圍國家友好相處的重要因素。”
如果我們發展的實力越來越強大,那說句不好聽的,我們就是真做錯了,他們也會說:“您霸氣威武,干的漂亮!我支持,我喜歡!我不敢不支持,不敢不喜歡!”
當你成功登頂巔峰以后,發現放眼望去,只有朋友。
面對西方的霸權,崛起比反思更重要。航母比辯論更有力。
別管他人如何,做好我們自己即可。走自己的路,讓西方去嚷嚷吧。
畢竟國際現實就是,只要你崛起了,做啥都對!沒有硬實力崛起,就參考衰弱的俄羅斯,做啥都是錯!
這和反思徹底不徹底沒關系,和航母數量倒是關系很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