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抗戰勝利77周年紀念日。此刻日本右翼又在蠢蠢欲動,軍國主義企圖死灰復燃。
大和民族是自詡崇尚武士道的民族,幼時就被訓導習武弄槍。但是,尚武必須與善良結緣才能產生和平與正義,倘若尚武與邪惡同行,必將導致野蠻與戰爭。
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爆發的日本侵華戰爭就其實質而言,就是日本民族劣根性的總爆發。
日本民族中的野蠻之徒,喪盡天良,在中國實行“三光政策”,奸淫殺戮,無惡不作,遭我中華民族拼死抵抗。結果,向來“以和為貴”的中華民族戰勝了野蠻的日本侵略者。
何至于此?復仇!復仇的力量是無敵的。
正如1937年9月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全軍將士在抗日出征誓詞中所言:“日本帝國主義,是中華民族的死敵,它要亡我國家,滅我種族,殺害我父母兄弟,奸淫我母妻姊妹,燒我們的莊稼房屋,毀我們的耕具牲口。為了民族,為了國家,為了同胞,為了子孫,我們只有抗戰到底!”
1940年,抗日戰爭處于殘酷的相持階段。為振奮全國人民抗戰信心,打破日偽的“囚籠政策”,8月20日20時,八路軍總部命令晉察冀軍區、120師、129師統一行動,點面結合,全線開花,在侵華日軍后方交通命脈上,發起了震驚中外的“百團大戰”,累計投入兵力超過105個團40萬人,僅129師就投入了46個團。
在第一階段作戰中,八路軍129師386旅17團1連奉命進抵山西漳源西北的龍珠寺地域,擔負卡住通向漳源、新店咽喉要道,阻敵向北增援的重要任務,以保證主力和人民群眾安全遂行交通破擊戰。
根據上級命令,1連必須在規定時間里,死守陣地,不讓日寇前進一步。于是,一場140余名手持簡陋武器的八路軍戰士,與230余名武裝到牙齒的日寇的生死對決,便圍繞龍珠寺地域的爭奪戰血腥展開。
為了加強1連的指揮,17團派出副團長吳隆煮親臨一線。與其說是督戰,不如說是以身作則,樹立一面旗幟。
戰斗打響后,當鬼子離陣地僅剩20多米的時候,2排戰士們投出了一排手榴彈。趁著爆炸后的氣浪和滾滾硝煙,吳隆煮甩帽脫衣,對著戰士們大喊一聲“跟我上!”端槍率先躍出戰壕,20余名戰士緊跟其后,與鬼子展開了白刃戰。
“殺!”身經百戰的吳隆煮大喊一聲,左突右擊,身手敏捷,先后刺倒了三個敵人。
敦實的六班長趙林是17團有名的刺殺標兵,驍勇異常,只見他瞅準一個空子,一個挺身跨步突刺,不偏不斜刺中了一個鬼子的咽喉。隨即又回轉一槍托,砸在另一個鬼子的小腹上。第三個鬼子沖上來時,趙林后退一步,槍刺向上一挑,撥開了鬼子的致命刀鋒。當鬼子收槍又刺時,他身形側閃,飛起一腳,將鬼子踢翻,趁勢把刺刀狠狠扎進了鬼子的腹部。
趙林酣暢淋漓地干掉了三個敵人,回頭一看,吳隆煮副團長背靠石壁,正被兩個鬼子纏住,情況危急,于是怒吼著沖了過去。
鬼子嚇了一跳,驚慌回頭,吳隆煮抓住機會,迎面一個突刺,將這個鬼子刺倒。剩下的一個鬼子見勢不妙,正想逃走,卻被吳隆煮和趙林一前一后夾住,脫身不得。趁敵慌亂,兩人密切配合,同時在其腰間和肚子上戳進了兩把刺刀,送鬼子上了西天。
為了不讓日寇靠近“龍珠”一步,八路軍的團長與戰士,肩并著肩、背靠著背,與敵展開生死肉搏,留下了戰場上罕見的一幕傳奇。
照實說,敢拼刺刀的軍人本就不多,敢拼刺刀的團長更是鳳毛麟角。但在當時八路軍裝備差、子彈少的情況下,白刃格斗竟成了八路軍壓倒敵人的重要法寶。這對于號稱格斗立國的日本,是萬萬沒有想到的。
正當敵我雙方拼得難解難分之際,張家才連長帶著3排部分戰士從敵側面沖了過來。已殺紅了眼的紅1連官兵,個個奮勇,刀刀致命,通過兩面夾擊,使竄上高地的鬼子死的死,傷的傷,剩余的幾個漏網之魚順著鐵路狼狽逃進了山腰里。
兇狠的敵酋板津見強攻未果,肉搏又處于下風,便再次命令炮擊。幾門山炮輪番開火,把1連據守的高地炸得焦土累累,面目全非。不幸,吳隆煮副團長在炮擊中負傷。臨犧牲前,他斷斷續續地對張家才連長說:“一定要守住……陣地……殺盡鬼子”。說完雙目瞪著前方,停止了呼吸,年僅26歲。
吳副團長的犧牲,極大地激怒了1連指戰員,決心化悲痛為力量,為副團長報仇。戰斗打得天昏地暗,從上午打到下午,再打到黃昏,1連140多人的連隊,打得只剩下了50多人。3個排長兩個相繼負傷,連隊能戰斗的干部只剩下連長張家才和1排長甘學林2人了。但1連如一顆釘子,牢牢地釘在龍珠寺,始終未能讓日寇越過半步。
夜幕降臨,1連又發揮“夜老虎連”的優勢,派趙林班長和6名勇士夜襲敵人,恰與來襲的敵人邂逅。他們不顧個人安危,主動出擊,解救了全連的危險,自己卻陷入重圍,全部壯烈犧牲。
隨著槍聲漸稀,山谷恢復了平靜。張家才連長鋼牙咬碎,朝著山下的方向默默脫帽致敬。突然有人一聲長嘯:“小鬼子,操你八輩祖宗!”這如決堤的吼聲,在山谷中長久地回蕩……
不要埋怨我們的戰士口粗語糙,憤怒就是力量。恨到極致,力鼎千鈞。
凌晨5時許,17團主力從牛寺方向合擊過來,把板津為首的日寇反壓在了龍珠寺東南的山地里。紅1連戰士迎著黎明前勝利的曙光,沖出陣地,向鬼子討還血債。經過一番激戰,這股鬼子大部被我軍消滅,只剩下小部殘余倉皇逃回了據點。
“百團大戰”后,為了表彰386旅17團1連不畏強敵,誓死將日寇阻擊在陣前的英勇行為,386旅黨委特授予該連“殺敵英雄連”榮譽稱號。
榮譽從何而來?榮譽為復仇而來!為了民族,為了國家,為了同胞,為了戰友,為了子孫后代,我們必須復仇!
我們不愿意延續仇恨,但我們不能忘記仇恨,對方更不能再制造仇恨。
憑什么你蕞爾小國偏要與我堂堂大中華為敵?我們一再示好,示善。
而日本右翼分子一再挑釁,是可忍孰不可忍!
憑什么日本政客口出狂言,說什么“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”?這不就等同于當年日本軍國主義者說什么“滿洲國有事就是日本有事”一樣嗎?
我們愿意中日世代友好,不愿意中日世代為敵;我們愿意中日兩國一衣帶水,睦鄰相處;不愿意中日兩國“一衣帶仇”,以鄰為壑。但前提條件是必須尊重中國的主權、安全和領土完整。
否則,無數“殺敵英雄連”正整裝待發,隨時準備像當年那樣,刺刀向鬼子們的軟肋捅去,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。